TEL 400-8383-4895

请输入关键字后您想要的产品名称!

美国开发新型胶囊型传感器旨在探测肠胃病

作者:深圳铭之光 发布时间:2018-05-28 09:30:38
  近来,在与传感技术相关的诸多领域,有哪些最新的应用呢?来看看以下三则简讯。
 


传感器连接了另一颗微处理器,后者负责将传感元件的讯息转为无线信号。资料图
 
  1.美国开发新型胶囊传感器探测肠胃病
 
  日前,美国研究人员首次使用经基因改造的活细胞制作微型传感器,进而制成胶囊,用于探查胃肠道疾病。
 
  麻省理工学院研究人员首先用基因工程改造大肠杆菌的一种无害菌株,使它遇到血液中的亚铁血红素时发光;再将数以百万计这种菌株填入特制传感器中,覆以半透膜。安装在菌株下的光电晶体管可测量细菌细胞发出的光量,把信息传递给微处理器,由后者把信息无线发送至附近计算机或智能手机。研究人员开发一款APP应用程序,可分析接收到的信息。
 


可检测特定分子的无害工程细菌,被放置在了定制传感器内部。资料图
 
  据悉,这个圆筒状传感器长大约3.8厘米,运行时仅需大约13微瓦特电量。传感器配备的电池为2.7伏特,可供传感器连续运行一个半月左右。
 
  研究人员在由最新一期《科学》杂志刊载的文章中写道,实验显示,这种胶囊进入猪的体内后,能准确探查胃出血信号。他们下一步将研究如何缩小传感器尺寸并开发更多对炎症、溃疡甚至癌症敏感的菌种,以便用于探查人体胃肠疾病。论文作者之一蒂姆·卢猜想,患者今后可能仅需“一周或一月吞下一粒”电子胶囊,就能取代传统的结肠镜检查,尽早探查癌症早期征兆。
 


5月24日,太湖隧道打下第一桩,标志着其全面进入主体工程施工阶段。资料图
 
  2.国内最长水下隧道打下第一桩!传感器测温保证混凝土不开裂
 
  5月24日,国内最长最宽的水下隧道苏锡常南部高速公路太湖隧道主体工程打下第一根方桩,这标志着太湖隧道全面进入主体工程施工阶段。这条长10.79公里的隧道不仅长度是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的1.6倍,而且净宽超过40米也创下国内之最。
 
  当然,普通车主最关心的还是这条国内最长最宽隧道,是如何做到不漏水的呢?
 
  据工程师介绍,不漏水的最重要环节是混凝土的自防水。也就是说,如果混凝土本身不产生裂缝,它就不会漏水。其次,混凝土箱体要一段段地拼接,变形缝是薄弱点,因此需要在施工中要控制好质量。第三,在隧道的上下左右外壁都会包裹防水材料,有点类似防水膜,这之外再刷防水涂层。
 
  而其中,要想做到让混凝土不开裂,最关键的在于混凝土搅拌时的温度。自防水要做好,就不能超过28℃,但我们知道,混凝土搅拌本身就能达到60℃以上,为此施工单位设置了智能监控系统,利用传感器监测混凝土的水温,自动开启喷淋设备。同时还设置了制冰系统,加入-5℃片冰进行搅拌,保证混凝土的温度正好控制在28℃。
 
  3.韩国开发出无电源超精密人工皮肤传感器
 
  韩国科技信息通信部发布消息称,高丽大学模仿人体感觉器官,开发出在没有电源的情况下可启动的超精密皮肤传感器,该成果在国际学术杂志《Advanced Materials》上发表。
 
  近年来,随着压力和触摸传感器被广泛应用于医疗、航空、汽车、环境等多个领域,各国对高灵敏传感器的关注度逐渐提高,但目前为止开发的传感器仍然存在灵敏度较低以及需要高驱动电力等问题。此次研究团队开发的皮肤传感器,是通过外部刺激,利用离子的移动来传输信号,在没有其它能量源的情况下实现自我驱动,同时测定“快速适应”和“缓慢适应”两种信号,对测量血压、心电图、物体表面特性等具有非常精密的感应能力。
 
  研究人员表示,该研究与之前以硅胶为基础的传感器不同,是一种新型传感器,对测定生物信号、开发和改善机器人皮肤的性能具有重要意义。今后可进一步构建与物理网相连接的无电源、高感知传感检测系统,广泛应用于多种产业。